当前位置:育儿技巧

几岁开始给孩子立规矩?

发布日期:2022/8/21 12:22:46 次数:645

俗话说,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,往小了说,能让孩子懂事讲道理;往大了说,能让孩子在将来的学习、生活中都能拥有好习惯、能自律。

那么,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给孩子立规矩呢?

蒙台梭利的研究理论显示,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性格养成,在3岁的时候已经完成了60%,在6-9岁的时候就完成了80%。因此,在孩子3岁的时候,就可以开始给孩子立规矩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规矩对于孩子来说,是一个陌生的概念,幼龄的孩子可能不能很快地从家长的言语当中明白家长究竟要TA做什么,因此,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,家长可以适当地参考以下的方式:

01清晰、具体地向孩子陈述要求

给孩子立规矩,首当其冲的要点就是,家长要避免情绪化的沟通,要清晰地告诉孩子,规矩的内容。比如:孩子没有时间观念,出门之前总是大事小事不断,于是导致了迟到。家长通常会生气地说:“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出门不要磨磨蹭蹭,现在好了,迟到了吧!”在孩子看来,你只是在责怪TA犯了错,但TA依旧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问题。

正确的做法是,在出门之前,家长可以提早告诉孩子,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出门,在这个时间段内,TA有哪些必须完成的事情,比如穿好衣服,收拾好书包等,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完不成,除了会造成迟到,还会造成哪些结果。这样对孩子说,对规矩的要求更明确,效率就会更高。

02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

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:孩子不小心撞到桌角,家长赶紧把孩子扶起,并且拍桌子两下,说“都怪桌子不好”;孩子把碗打碎了,家长又心疼孩子,赖碗“不好”。有时候,家长太过维护孩子,习惯于帮孩子“找锅背”,是不利于给孩子立规矩的。

更合适的做法是,利用孩子犯错的机会,告诉孩子现在不好的结果(比如腿摔疼了),是因为TA的某些行为产生了错误(比如跑得太快并且不看路),趁此机会告诉TA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(立规矩),并且和TA一起承担后果。

回到前文的例子,当孩子把碗打碎了,可以让孩子帮忙拿来清扫的工具、倒垃圾等,之后,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家里再买一个碗,并且告诉TA,端碗的时候可以用两只手端稳,避免再次把碗打碎。

03聆听孩子的意见,灵活制定规矩

除了父母给孩子制定的规矩之外,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探讨,在非强制性的规则上,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。

比如,在保证不迟到的前提下,孩子需要出门上学的时间是固定的,但孩子起床的时间可以是灵活的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,孩子如果想要晚起十分钟,可以压缩哪部分时间,具体怎么做,一起定出的起床时间。

与“家长规定-孩子遵守”的模式不同,与孩子一起订立规矩,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从而让孩子对规矩更有认同感,从而更自觉地遵守规矩。

除了上述的这些方法,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,要想孩子遵守规矩,爸爸妈妈自己首先成为要言行一致、遵守规则的人。榜样和崇拜的力量,远远要比命令和强制有效,不是吗?

通常而言,家长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分成五大阶段:

第一阶段:0~2岁

关键点: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

第二阶段:2~3岁

关键点:培养孩子安全意识

第三阶段:3~4岁

关键点:培养孩子礼仪规矩

第四阶段:4~6岁

关键点: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

第五阶段:6岁以后

关键点: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与后果